AI摘要:博傻理論,又稱"最大笨蛋理論",在資本市場中廣受關注。它指出,人們在購買某項資產時,並不關心其真實價值,而是期望未來有更大的笨蛋會以更高價格購買。這種投機行為的核心是判斷是否有比自己更大的笨蛋,只要不是最大的笨蛋,就視為贏家。這一理論在投資和市場預測中都有所應用,對於解釋投機狂潮和市場波動具有一定的解釋力。
Powered by 部落Bot.

bó shǎ lǐ lùn
博傻理論(又稱“最大笨蛋理論”)
(greater fool theory)

        在資本市場中(如股票、期貨市場):人們之所以完全不管某個東西的真實價值而願意花高價購買,是因為他們預期會有一個更大的笨蛋會花更高的價格從他們那兒把它買走。
       “博傻理論”所要揭示的就是投機行為背後的動機,投機行為的關鍵是判斷“有沒有比自己更大的笨蛋”,只要自己不是最大的笨蛋,那麼自己就一定是贏家,只是贏多贏少的問題。如果再沒有一個願意出更高價格的更大笨蛋來做你的“下家”,那麼你就成了最大的笨蛋。可以這樣說,任何一個投機者信奉的無非是“最大的笨蛋”理論。

何謂博傻?

博傻是指在高價位買進股票,等行情上漲到有利可圖時迅速賣出,這種操作策略通常被市場稱之為傻瓜贏傻瓜,所以只能在股市處於上升行情中適用。從理論上講博傻也有其合理的一面,博傻策略是高價之上還有高價,低價之下還有低價,其遊戲規則就像接力棒,只要不是接最後一棒都有利可圖,做多者有利潤可賺,做空者減少損失,只有接到最後一棒者倒楣。


在藝術品市場中:預期會有人花更高的價格從你手中買走它

(Theory of Greater Fool):你之所以完全不管某件藝術品的真實價值,即使它一文不值,也願意花高價買下,是因為你預期會有更大的笨蛋花更高的價格從你手中買走它。而投資成功的關鍵就在於能否準確判斷究竟有沒有比自己更大的笨蛋出現。只要你不是最大的笨蛋,就僅僅是賺多賺少的問題。如果再也找不到願意出更高價格的更大笨蛋從你手中買走這件藝術品的話,那麼,很顯然你就是最大的笨蛋了。

----------------------------------------------------

博弈論中的笨蛋理論

經濟學家凱恩斯為了能夠專注地從事學術研究,免受金錢的困擾,曾出外講課以賺取課時費,但課時費的收入畢竟是有限的。於是他在1919年8月,借了幾千英鎊去做遠期外匯這種投機生意。

僅僅4個月的時間,凱恩斯淨賺1萬多英鎊,這相當於他講課10年的收入。但3個月之後,凱恩斯把賺到的利潤和借來的本金輸了個精光。7個月後,凱恩斯又涉足棉花期貨交易,又大獲成功。

凱恩斯把期貨品種幾乎做了個遍,而且還涉足於股票。到1937年他因病而“金盆洗手”的時候,已經積攢起一生享用不完的巨額財富。

與一般賭徒不同,作為經濟學家的凱恩斯在這場投機的生意中,除了賺取可觀的利潤之外,最大也是最有益的收穫是發現了“笨蛋理論”,也有人將其稱為“博傻理論”。

    什麼是“博傻理論”呢? 有人猜測凱恩斯可能參加過報紙選美有獎投票,否則,他不可能用這麼一個例子:從100張照片中選擇你認為最漂亮的臉蛋,選中有獎。當然 最終是由最高票數來決定哪張臉蛋最漂亮。你應該怎樣投票呢?正確的做法不是選自己真的認為漂亮的那張臉蛋,而是猜多數人會選誰就投她一票,哪怕她醜得像時 下出沒於各種搞笑場合、令人晚上做噩夢的娛樂明星。這就是說,投機行為應建立在對大眾心理的猜測之上。期貨和證券賭博也是這個道理。比如說,你不知道某個 股票的真實價值,但為什麼你花二十塊錢一股去買走呢?因為你預期有人會花更高的價錢從你那兒把它買走。瑪律基爾(Burton G.Malkiel)把凱恩斯的這一看法歸納為最大笨蛋理論:你之所以完全不管某個東西的真實價值,即使它一文不值,你也願意花高價買下,是因為你預期有 一個更大的笨蛋,會出更高的價格,從你那兒把它買走。投機行為的關鍵是判斷有無比自己更大的笨蛋,只要自己不是最大的笨蛋就是贏多贏少的問題。如果再也找 不到願出更高價格的更大笨蛋把它從你那兒買走,那你就是最大的笨蛋。

生活中有許多例子與這個模型是相通的。比如“十佳運動員”的評選,在這些投票當中,對於每個投票者的激勵是:他如果“正確的”選中某些人,不僅要選中10個人,而且順序也要正確,那麼投票者將獲得某種獎勵。但是如何才能選中“正確的”人選呢?有“正確的”人選嗎?得票多的就是正確的嗎?或者嚴格的說,得票最多的是第一名,得票次之的是第二名,等等。因此,投票者能夠選中的話,或者說被他提名的能夠“當選”的話,關鍵是猜測別人的想法,猜測對了你就能獲勝,猜錯了,你則不能獲獎。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到沒有正確與否,或者誰應該選上、誰不應該選上的問題,而是投票的人相互猜測的結果(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輿論的導向作用是很大的,他似乎告訴人們某某人是其他許多人所要選的)

  對中外歷史上不斷上演的投機狂潮最有解釋力的就是這最大笨蛋理論。1593年,一位維也納的植物學教授到荷蘭的萊頓任教,他帶去了在 土耳其栽培的一種荷蘭人此前沒有見過的植物———鬱金香。沒想到荷蘭人對它如癡如醉,於是教授認定可以大賺一筆,他的售價高到令荷蘭人只有去偷。一天深 夜,一個竊賊破門而入,偷走了教授帶來的全部郁金球莖,並以比教授的售價低得多的價格很快把球莖賣光了。

  就這樣鬱金香被種在了千家萬戶荷蘭人的花園裡。後來,鬱金香受到花葉病的侵襲,病毒使花瓣生出一些反襯的彩色條或“火焰”。富有戲劇 性的是病鬱金香成了珍品,以至於一個鬱金香球莖越古怪價格越高。於是有人開始囤積病鬱金香,又有更多的人出高價從囤積者那兒買入並以更高的價格賣出。 1638年,最大的笨蛋出現了,持續了五年之久的鬱金香狂熱悲慘落幕,球莖價格跌到了一隻洋蔥頭的售價。

其實,在期貨與股票市場上,人們所遵循的也是這個策略。人們之所以完全不管某個東西的真實價值,而願意花高價購買,是因為他們預期有一個更大的笨蛋,會花更高的價格,從他們那兒把它買走。比如說,你不知道某個股票的真實價值,但為什麼你會花20塊錢去買一股呢?因為你預期當你拋出時會有人花更高的價錢來買它。

“博傻理論”所要揭示的就是投機行為背後的動機,投機行為的關鍵是判斷“有沒有比自己更大的笨蛋”,只要自己不是最大的笨蛋,那麼自己就一定是贏家,只是贏多贏少的問題。如果再沒有一個願意出更高價格的更大笨蛋來做你的“下家”,那麼你就成了最大的笨蛋。可以這樣說,任何一個投機者信奉的無非是“最大的笨蛋”理論。

1720年,英國股票投機狂潮中有這樣一個插曲:一個無名氏創建了一家莫須有的公司。自始至終無人知道這是一家什麼公司,但認購時近千名投資者爭先恐後把大門擠倒。沒有多少人相信他真正獲利豐厚,而是預期有更大的笨蛋會出現,價格會上漲,自己能賺錢。饒有意味的是,牛頓參與了這場投機,並且最終成了最大的笨蛋。他因此感歎:“我能計算出天體運行,但人們的瘋狂實在難以估計。”